近日,六安市人民医院的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改良式新型导尿管”(专利号:ZL 201720030352.0)作为该院首例医学科技成果成功转化,此项专利技术由六安众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代理,六安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刘成益医生负责改良。
家住偏远地区的患者,途经蜿蜒曲折的山路,忍受数小时的车程,仅仅是为了来医院拔下一根导尿管。 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六安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医生刘成益心里就会隐隐作痛。“一定要对传统导尿管进行创新改良”的想法在心中悄悄深根,在经过反复钻研、思考、总结的“浇灌”后,最终结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硕果。 现在,只需轻轻按压一根小小的“顶针”,患者就能自己将导尿管拔除;正是这样“傻瓜式”的操作,免除了患者由拔除尿管造成的舟车劳顿。 这项改良式新型导尿管作为六安市人民医院首例医学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目前已顺利完成项目签约。更加振奋人心的是,这项“福音”装置即将投入临床使用,很快就能真正帮助到有需要的患者。 
刘成益是泌尿外科医生,在临床中,前列腺增生或膀胱肿瘤等患者在手术后常伴有血凝块堵塞尿管的情况,科室医生会使用注射器进行反复冲洗,试图将膀胱内的血凝块冲洗出体外。然而,注射器与传统导尿管的连接端难以紧密贴合,这导致冲洗液混合尿液、血液四处飞溅,白大褂、病床床单因而会留下斑斑污渍,容易形成交叉感染。此外,冲洗的过程耗时长,医生因长时间握持、推拉注射器往往导致手指关节红肿甚至皮损。 
6年前,刘成益医生有了最初改进的想法,一路探索走来,对每一处改进的细节不断地推翻、反思、改进。最终,将拔除导尿管的注射器替换成一根小小的塑料顶针,有了这个配件,拔除尿管就像取手机卡一样简单,患者只需(往①处)轻轻一顶,在家就能轻松拔尿管。同时,这项改良还减少了一次性医疗器械(注射器)的使用,因此,大大节约了医疗资源和成本。 关于“如何用注射器进行膀胱冲洗不侧漏?”刘成益医生认为:“让导尿管口径与注射器严丝合缝才是关键”,他将导尿管(②处)端口加装转接口配件,使得尿管通过配件与注射器无缝衔接,完美解决了侧漏问题,有效杜绝了医患双方的交叉感染,同时,医生冲洗膀胱的操作更加轻松自如。 
临床中,泌尿外科医生在实施尿道狭窄手术中,医生通常会借助导丝将导尿管引导置入患者的膀胱腔内。传统导尿管头端是密封的,使用时需要用剪刀将导尿管头端剪开,手工剪断的边缘容易刺伤患者尿道黏膜。新型尿管顶部尖端(③处)开辟了导丝能穿越的细孔,圆润的弧度有效避免操作中对患者不必要的损伤。 对刘成益医生而言,这项发明的初衷就是为了服务患者。他说:“当一名医生,无论是医疗技术,还是科研发明,都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实现理论构思向临床实践转化,只有得到临床实践证明,并成功帮助到患者的科研,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科研!” 科研能力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六安市人民医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这些成效持续转化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此项改良式新型导尿管作为市人民医院首例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激励院内职工对科研科技创新的热情。
|